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礼品资讯 >> 蜀锦织锦

成都蜀锦与四川蜀绣 丝绸工艺品中绝俗姐妹花

发布日期:2010-12-17 09:58:26 访问次数:2769

   在中国的丝绸工艺品之中,当之无愧的最高代表首推锦和绣。成都的丝绸工艺品之中,就生长着这样一对艳丽绝俗的姐妹花,一是蜀锦,二是蜀绣
    成都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它起源于民间,分布在成都平原,世代相传,据[西汉]文学家扬雄所著《蜀都赋》中曾这样描写当时成都的织锦与
刺绣:“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发文扬彩,转代无穷”,在这里,“挥锦布绣”就是织锦,即“展帛刺绣”的意思。从文章看来,早在[汉代],成都的蜀绣和蜀锦生产已很发达了,那么,它们的产生,应该比这早了许多。
    蜀绣产生之后,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西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就把蜀绣同金、银、碧、锦同列,誉为蜀中之宝。到了[宋代],蜀中“织文锦绣,穷工极巧”,在当时号为“冠天下”。一千多年来,逐步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传统针法绣技近100种,常用的有30多种,如晕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绳索合,阴阳远近表现无遗。这些传统技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
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划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解放以来针法绣技又有所创新,如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交叉针”,表现人物发髻的“螺旋针”,表现鲤鱼鳞片的“虚实覆盖针”等,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蜀绣工艺发展到二十世纪初,有了一次突破性的飞跃,[清代]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四川劝业道沈录坤、周孝怀的先后主持下,在成都成立了四川省劝工总局。局内设刺绣科,集中了
绘画,刺绣高手60余人,进行专门的研究和生产。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蜀绣有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致,平齐光亮,车拧到家的独特地方风格。劝工局所产的许多图案新颖,制作精美的绣品纷纷问世,当时被誉为“天下无双之物”,不仅为国内人士所瞩目,还常被海外人士重价收购。蜀绣一时声名鹊起。
    大约就在这段时期,蜀绣以其焕然一新的面目身姿,开始同苏绣、
湘绣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名绣”。后来又加上了广东的“粤绣”,从而形成了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四大名绣”。
    五十年代以来,是蜀绣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时期,在政府的扶持下,分散的蜀绣艺人组织起来建立了成都蜀绣厂,以后又建立了蜀绣研究所。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和努力。蜀绣的技艺更上层楼,已臻出神入化的境界。
    “单面绣”的代表作“蜀宫行乐图”,是根据永陵石棺床石刻乐舞伎的素材而创作的。绣幅用白色软缎作底,画面上20名姿态神情各异的宫伎,手持琵琶、羯鼓、排箫、拍板等多种古代乐器,正聚精会神地演奏一首乐曲,两名舞女长袖轻挥,随着乐曲翩翩起舞,举足踏节,婀娜多姿。不禁使人想起白居易的
诗句
    风吹仙裾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走近细看,宫伎们丰润的肌肤,灵动的星眸,细细的发丝,乃至衣饰的质感,无不表现得十分真切而生动,真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芙蓉鲤鱼”是“双面绣”的代表作。在半透时的白色底幅之上,两面都绣着同一的画面:几条活泼的鲤鱼和一枝妖娆多姿的芙蓉花
  花繁似锦,鱼戏其下。绣面虽不见半丝水纹,但在一片空旷之中,却真实地表现出游鲤在水中嬉戏的无限情趣。
    最不可思议的是,是双面绣中的“异色异形异针法绣”。在那薄如蝉翼的尼龙纱上,明明这面是情思绵绵的“浣花女梳妆”,转动绣屏,那面却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嬉戏”。看另一幅,这面是几条鲤鱼“空游无所依”,那面却是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春池”。有的这面是
昭君出塞,那面是薛涛制笺。最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在那薄如蝉翼的透明底幅上,竟一点也看不出反面纹绣的丝毫针脚。
    蜀绣遍布四川民间,70年代末川西农村几乎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人数达四五千之多,相当于刺绣工厂在职职工的15倍。她们除刺绣被面、枕套、头巾、手巾、衬衣、桌布等几十个品种外,还积极生产外贸出口的生纺绣片、绣屏等。蜀绣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驶名中外,它针法严谨,针足平齐,车拧细微,压线光亮,色彩明快。擅长制作虫鱼、走兽、花鸟、山水等精品,以鲤鱼,熊猫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绣屏为其代表。前来观赏的宾客无不由衷地赞叹:巧夺天工,于斯至矣!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家存”!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139808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