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礼品资讯 >> 蜀锦织锦

中国蜀锦的演变过程

发布日期:2010-09-20 23:36:07 访问次数:3735

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成都越来越多的生产和销售蜀锦,怎样把蜀锦市场化,现代蜀锦化,将蜀锦走向繁荣!

    "锦"是中国古代一种丝织品,代表了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蜀"是四川的古称,因蜀地盛产桑而多有蚕虫,桑蚕吐丝作茧而盛产丝,故四川自古便盛产丝织物,通过南、北丝绸之路将丝绸和锦缎传到了世界各地。
    锦类织品因其原材料珍贵和生产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有谓之"寸锦寸金",是当时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名锦:(四川)蜀锦、(南京)云锦、(江苏)宋锦和(广西)壮锦,其工艺、原料大同小异,因其在不同地域及不同历史时期代表了当时纺织物的地位或潮流方向,而得以盛名。 
    蜀锦历史很为悠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
三国时期,蜀锦是蜀国军备开支的重要来源。2006年,蜀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1995年出土于新疆尼雅古精绝国国王墓葬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是织锦类唯一的国家一级文物,锦上除织有鸟兽、日月等汉代流行纹饰外,还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色彩斑斓历经千载仍然艳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让人惊讶于一段织物历尽千年却铅华不褪,会有怎样的工艺造就如此传奇?而"蜀锦"又怎样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种种好奇,我们走访了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和西部蜀锦工场。 
      
蜀锦,织画的工业 
    在位于双流的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的蜀锦生产场地,研究所的生产总监胡光俊和设计总监刘荣璋老师接待了我们。两位先生与蜀锦打了40多年的交道,是名副其实的老"蜀锦人"。 
    "我们这里还是在用传统的生产工艺生产蜀锦,走吧,带你们看看。"胡先生带我们参观了蜀锦的生产车间。 
    空旷冷清的车间中孤独地矗立着一台大大的织机,"整个四川也就不到10台这样的设备还在生产了"。这台织机叫提花机,基本是织锦生产的最后工序了,古时这道工序的生产设备有个浪漫的名字"花楼机"(提花楼机),在后来的"西部蜀锦工场"我们见到了依照古代织机复原的木制花楼机。 
    在蜀锦生产行业,为了加大生产力,全套生产过程的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设备逐步被市场淘汰。正因为如此,蜀锦开始越来越珍贵。 
    新技术虽然解决了生产量,甚至扩大了作品所能表现的范畴,但是仍然不能与传统设备、工艺织出的作品相媲美。传统工艺织出的织锦手感厚实,图案具浮雕、立体感,从不同的角度能看到由于光线折射所带来的色彩变化。因此在老一代"蜀锦人"的眼力,新的数码锦只能叫"真丝织锦",而且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江浙一带厂商生产的数码锦,并不能称之为"蜀锦"。这种数码锦是通过电脑对原稿扫描后,连接到高度自动化的纺织设备上生产出成品,数码锦对原稿的还原度很高,但还不能达到传统工艺多层的经纬效果,加之大批量规模化的高效生产,更不具备"蜀锦"所含的经济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气息。 
    两位蜀锦业前辈愤愤地将一块同样图案的织锦摆在我们面前做比较,这样的比较让那块数码锦显得单薄而苍白,但是价格却与传统工艺生产的蜀锦不相上下。在胡先生和刘先生眼里,它就是一块令人倒胃的赝品。 
    胡先生和刘先生耐心地为我们讲解"蜀锦"的工艺,这样的讲解让我们更加理解了蜀锦成为"非物遗产"的缘由。"蜀锦是一个团队创作的结晶!" 由于它不是单个人能够实现的作品,必须依赖一套完整的工艺和数人参与的生产过程。当传统生产工艺被新技术工艺设备所替代,熟悉传统生产设备工艺,并且能够操作的人员已后续无人,目前这样的人才全中国已经不超过20人了。这样的现状便意味着"蜀锦"传承所面临的困境,被"非物"认可和保护的便是这样一个生产过程。 
    蜀锦成为"非物"遗产,真可谓悲喜交加。悲,传承的困难让它成为"非物"遗产;喜,它的文化和历史得到了认同、重视。但是如何去传承,如何去保护,又是让面前这两位老蜀锦人倍感困惑和纠结的。他们传承了蜀锦的精髓,经历了蜀锦近代的变迁,朴素得没有丝毫商人气息,在困境重重中仍企图为眼下的蜀锦工厂开创新的发展空间。我生出深深的同情,面对市场的残酷,他们像一叶飘摇的扁舟,挣扎的不止是自己的生计,还有观念的转变,如何让传统的蜀锦工业求同存异地生存下去。 
    织机上正在生产的是成都一家知名酒厂定制的蜀锦,机器轰隆咔嚓地作响起来,伴随老一代"蜀锦人"的落寞,万千丝线如瀑布般高高泻下,汇集成锦徐徐展开......   
      
西部蜀锦工场 
    结束了双流工厂的参观,我们随两位先生来到了位于成都二环路西二段的西部蜀锦工场。接待我们的施喻也是一位老蜀锦人,与胡先生和刘先生是多年的同事。不同的是,旧的蜀锦厂解散之后,施先生整合了各方资源,以一个集工艺表演和产品展示、销售为一身的平台,将自己在蜀锦上的学识和经验运用得风生水起。 
    这里可以说是集中国丝制品的大成,从蚕茧开始,蜀锦、蜀绣、丝织毯、丝棉被的重要生产工序以表演的形式在这里展示出来:实用的、装饰的、收藏的;价格从十几元到上万元;从南到北、各种门派的丝绣品;从现场手工织毯、蜀锦蜀绣、丝棉被的制作,到各种有着栩栩如生画面的数码锦,包罗了中国丝织业的各种产品类型,将中国丝织物的博大和神秘展露无遗。 
    其中最有趣味的当属那台依照古代织机复原的木制花楼机,让人惊叹于2000年前古人的智慧。机器全部由木质、竹片、麻绳构成,需要两位工人高度默契地配合来完成操作。生产效率极低,一天8小时也就能纺10多厘米,这也是锦缎"寸锦寸金"的缘由之一。随着2位工人的操作,这台巨大古老的机器开始舞动起来,丝如红霞,幻化出倒流的时光。 
    来这里参观、购物的大多是来自国外和港澳台的团队游客。由于对工艺和生产流程的体验,让他们对丝织品的价值有了认同,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购买兴趣。在四川地震和经济危机之前,这里的生意非常好,遭遇了双重打击后,没有了游客,为了维持开支,工场也只有不断裁员。诺大的展示厅门可罗雀,五花八门的丝织品们在静静等待。但施先生有种胸有成竹的淡定,相信一切都只是暂时的,他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很有信心。 
    从成都蜀锦厂解体后,成立一家成都市蜀锦工艺品厂,然后又出了一家成都古蜀锦研究所,西部蜀锦工场,蜀江锦院,蜀国锦绣,锦玛绣......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13980803583